top of page

早期肝硬化-治療四件事
在肝硬化的早期,患者的肝臟尚能正常運作,而併發症亦未出現。若患者在此時能針對病源並採取措施,便可阻止肝硬化惡化為肝癌,甚至是逆轉肝硬化。
在治療早期肝硬化患者時,醫生一般會做以下四件事:
測量肝臟受損程度
傳統檢測方法為穿刺肝臟,抽取活組織檢查。新式檢測則是以肝纖維化掃瞄...
Sep 29, 2021

肝硬化分級
肝硬化可按嚴重程度分為3️級:
第一級:代償性肝病
肝臟雖有硬化,但仍能維持其功能。
第二、三級為「失代償性肝病」
肝臟將無法維持正常運作,並出現黃疸和腹水,引致肚張、食道出血等。
若肝臟無法分解毒素,這些毒素進入腦部後就會導致肝性腦病,甚至是肝昏迷。屆時病人就有可能...
Sep 21, 2021


230位醫護人員在線進修–長者照顧講座
超過230位護理人員參與「長者失禁起居護理及防跌倒處理 (CNE: 1.5)」免費醫護進修ZOOM講座。 隨著年齡的增長,長者在生理上的機能會開始退化,失禁是很常見的症狀之一。在香港,65歲以上的長者中,約10%至15%有失禁的問題,發病率更逐年遞增。跌倒也是長者常見問題之...
Sep 17, 2021

肝硬化檢查
肝硬化難以從身體外觀判斷,需由醫生仔細檢查做出正確的診斷,檢查方法包括:
醫生觸診
醫生可透過觸診判斷肝臟是否出現硬化及腫大。
肝機能檢查
肝機能檢查能反映指數變化,通常是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加,黃疸指數升高,凝血的時間延長,嚴重時血中氨也增加。
血球數變化
肝硬化會...
Sep 15, 2021

點樣辨別肝硬化
肝硬化初期,患者的徵狀並不明顯,包括食慾不振、噁心、體重下降、感覺疲倦及虛弱等。
當肝硬化越趨嚴重,末期的肝硬化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疲倦:體力減退,容易疲倦
黃疸:眼白及皮膚變黃
男性胸部腫大:男性乳房漲大(「男性女乳症」)
出血傾向:容易出血,皮膚容易瘀青
血便或吐...
Sep 8, 2021


活動回顧精彩片段
在不經不覺間,香港醫療護理發展協會已為大眾服務了一年多,舉辦了超過12次的健康推廣活動,受惠人次超過1800,活動包括: 在職女士腸道健康問卷調查暨新聞發布會 多場線上醫護人員進修講座 「Men-B Bye Bye」 預防B型腦膜炎行動 流感疫苗接種計劃...
Sep 7, 2021

點解會有肝硬化❓
肝硬化是因為肝臟長期受損,導致肝纖維組織增加,肝小葉構造的改變而變硬。當肝組織發炎、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隨之增生,整個肝臟被纖維組織分割成許多小結節,肝臟便會變硬,形成肝硬化。
酗酒、長期胡亂服藥、免疫系統疾病及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都是常見的肝硬化成因。
酗酒:肝組織發炎...
Sep 1, 2021


343位醫護人員在線進修 –女性腸道護理講座
超過 343位護理人員參與「腸道健康與精神相關? 在職女士腸道健康護理 (CNE: 1.5)」免費醫護進修ZOOM講座。 雖然疫情緩和,但經濟尚未復甦,作爲打工仔依然面對著不少壓力。壓力除了影響情緒之外,也同時會令排便習慣改變,甚至有可能出現便秘,若長期忽視有機會導致不同併...
Aug 27, 2021

以為滴酒不沾就能獲得健康肝臟?
很多人認為肝臟疾病的成因是酗酒,這只答對了一半。
肥胖,其實也是肝硬化、肝癌的一大威脅。
肝科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黃煒燊教授解釋,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基於日常飲食不健康,吃太多高脂食物,以致肝細飽積聚過多脂肪而慢慢受損,形成肝纖維化。當肝纖維化愈來愈嚴重,就會演...
Aug 24, 2021

小食範例:三文魚老少平安
為免病情惡化,肝病患者們都要遵守飲食原則,保持均衡的飲食。今天營養學家伍雅芬小姐為大家帶來第4款食譜—三文魚老少平安,讓大家食得健康又愉快。
【小食範例:三文魚老少平安】
材料 (2-3人份量)
- 三文魚肉 4兩(160克)
- 豆腐 1盒大(300克)
- 蛋白 1...
Aug 18, 2021


在職女士腸道健康問卷調查暨新聞發布會
疫情下在職人士面對環境驟變,不少人的排便習慣都突然改變,誘發便秘問題。我們在5月份向181名在職女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反映疫情下有22.1%受訪者大便次數減少了,超過3成(30.9%)人上廁所大便平均所需的時間較疫情前長;而受訪在職女士疫情下壓力明顯增加,但工時卻沒有縮短。...
Aug 12, 2021

肝病成因知多少
我們邀請了本會顧問腸胃肝臟科專科周泰年醫生為我們詳細分析肝病的成因。
周醫生指出肝硬化的主要成因是由1️⃣乙型肝炎引起,其次是2️⃣酒精性肝炎及3️⃣丙型肝炎所導致。
鑑於都市人的飲食及作息習慣,脂肪肝問題亦十分普遍,進而演變成肝硬化。
除了透過藥物或生活習慣改善肝硬化外,...
Aug 11, 2021

西醫都話夜瞓傷肝?
中醫經常話捱夜傷肝。
原來中醫的「肝」是一套人體系統,牽連指甲、筋骨、眼睛、情緒和思考;
西醫的「肝」則是負責分解毒素、製造膽汁的器官「肝臟」。
可是,西醫亦認同夜瞓傷肝!
中國天津醫科大學曾有研究顯示,在夜晚11時後進睡的人,即使睡眠時間大致相若,也較容易患上非酒精性脂肪...
Aug 4, 2021


「Men-B Bye Bye」關注B型腦膜炎鼓勵接種疫苗計劃
「Men-B Bye Bye」兒童照順利拍攝,看見孩子們幸福的笑容是一大樂事,感謝各方支持。 B型腦膜炎雙球菌可導致入侵性腦膜炎,病程進展迅速,死亡率更高達10%。即使及時就醫,仍有高達兩成機會產生嚴重後遺症,如失聰、智力受損、截肢等。接種疫苗能讓孩子產生免疫力,有效預防腦...
Aug 3, 2021

照顧肝病患者-咖啡篇
一杯咖啡,不但能預防脂肪肝,是促進肝病患者和照顧者關係的方法。
雖然有待確鑿證明,但安卡拉大學有研究指出,適量飲用咖啡,可減低體內發炎及胰島素抗性。胰島素抗性更有助預防脂肪肝。每天最多400毫克咖啡因,約一杯黑咖啡/港式奶茶。
每天一杯咖啡時間,不但能預防脂肪肝,肝病患者...
Jul 28, 2021

護肝飲食tips
我們邀請了營養師Korie分享保護肝臟的健康小tips。
肝病患者需要特別留意蛋白質的攝取,維持肝臟修復組織能力及合成脂蛋白的能力,避免多餘脂肪囤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
支鏈蛋白質可在肌肉組織中代謝,不會加重肝臟負擔。大家可以留意我們分享的護肝小食食譜,認識更多支鏈蛋白質...
Jul 21, 2021

甜品範例:黃豆粉黑芝麻香蕉小蛋糕
為免病情惡化,肝病患者們都要遵守飲食原則,保持均衡的飲食。今天營養學家伍雅芬小姐為大家帶來第3款食譜—黃豆粉黑芝麻香蕉小蛋糕,讓大家食得健康又愉快。
【甜品範例:黃豆粉黑芝麻香蕉小蛋糕】
材料(8個小蛋糕份量):
- 自發粉 80克
- 香蕉 1隻
- 糖 2湯匙
- ...
Jul 14, 2021

在職女士腸道健康新聞發布會-超過18個本地媒體廣泛報導
「在職女士腸道健康問卷調查暨新聞發布會」已獲多個傳媒報導,截至今日中午已有18個本地媒體、19個電子媒體報導。 包括《星島》、《am730》、《頭條》、《大紀元時報》、《晴報》、《明報》、《東方日報》、《都市日報》等等及海外媒體報導。...
Jul 8, 2021

照顧肝病患者-生活習慣篇
在日常生活要護肝排毒,就要留意以下小tips啦!
杜絕酒精
肝臟負責代謝及分解酒精,酒精本身或其代謝產物都可能會傷害肝細胞,導致酒精性肝病
不吃過期發霉的食品
發霉的食品可能含有「黃趜毒素」,流行病學的研究統計已證實黃趜毒素與肝癌的產生有密切的關係
不亂服成藥
藥物性肝損傷...
Jul 7, 2021

照顧肝病患者-飲食篇
為肝病患者準備膳食時應講求營養均衡、新鮮天然,以下有兩種食物應該減少食用。
少吃醃製食物
醃製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常常加入亞硝酸鹽,令肉類能長期保存。但亞硝酸鹽有機會與某些肉類製品產生化學作用變成致癌物質
少吃煙燻、油炸食品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可經由高溫分解而...
Jul 2, 2021

「Men-B Bye Bye」兒童慈善拍攝活動-拍攝Day 2
Men-B Bye Bye」兒童照順利拍攝,看見孩子們幸福的笑容是一大樂事,感謝各方支持。
B型腦膜炎雙球菌可導致入侵性腦膜炎,病程進展迅速,死亡率更高達10%。即使及時就醫,仍有高達兩成機會產生嚴重後遺症,如失聰、智力受損、截肢等。接種疫苗能讓孩子產生免疫力,有效預防腦膜..
Jun 29, 2021

過度依賴壓力大 照料工作齊分擔
家庭照顧者面對著身份角色的轉換,加上病患及家人的過度依賴,壓力大得喘不過氣,容易引致心理疾病。 部分照顧者從全職工作轉至全職照料,即使原是家庭主婦,要重新學習照料病患的技巧及注意事項,也是十分吃力。 當病患及家人過度依賴,將所有照料工作甚麼家務等全交給家庭照顧者,會令他們分...
Jun 23, 2021

️社交隔離引心病
肝病患者有形形色色的需求,例如脂肪肝患者有飲食的限制,照顧者需要細心準備三餐。照顧者工作繁瑣,很難空出私人時間進行社交活動,甚至會因花時間在自己身上而感到內疚。
身邊人不能理解照顧者的生活,又因長時間的「社交隔離」令照顧者生活重心更偏向照顧工作。照顧者需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
Jun 16, 2021

「Men-B Bye Bye」兒童慈善拍攝活動-拍攝Day 1
「Men-B Bye Bye」兒童照順利拍攝,孩子們都十分享受是次活動,感謝各方支持。
本會顧問兒科專科醫生陳亦俊醫生:「B型腦膜炎雙球菌可導致入侵性腦膜炎,病發一日內足以致命。由於其病徵與感冒相似,難以及時察覺,所以往往等小朋友身上出滿紫斑就為時已晚。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
Jun 16, 2021
bottom of page